close

原來「支架」是這樣放進心臟的… 沒想到 手術刀完全不是主角,真的大開眼界了!

Stent4_fcm.jpg

它的出現,改變了心臟病學的歷史。

「心臟支架」算得上

當代心臟病學中最具代表性、

最常被談論的器械了,

無論是讚美現代醫學的先進,

還是詬病醫療耗材的昂貴,

總是不得不提到這小小的「支架」。

 

它的出現,改變了心臟病學的歷史。

可是,對這個耳熟能詳的器械,

有多少人見過,

有多少人知道它是如何放進心臟血管中去的呢?

 

趕緊接下去看看… 我真是大開眼界了…

考驗醫生「穿針引線」的功力

「心臟支架」是通過「介入手術」的方式植入的,

我們不妨由「心臟介入手術」說起…

 

如果說心​​臟手術是

心臟外科醫生「刀光劍影」的豪邁,

那麼心臟介入手術便是

心臟內科醫生「穿針引線」的雅緻。

 

通俗地說,心臟介入不像傳統的外科手術那樣,

而是通過細小的導管,經過血管,到達病變部位,

由此進行操作,完成診斷和治療。

 

原理並不復雜——人體的大動脈從心臟發出,

逐漸分成各級動脈供應各個肢體、器官,

分散成小動脈、毛細血管後,再匯合成靜脈,

全身的靜脈再匯合起來,通過大靜脈回到心臟。

換句話說,全身每一處的血管,

都直接或間接與心臟相連。

 

因此,人體的血管

是通向心臟的天然通道,

而介入手術 就是

沿著血管進入心臟而完成的。

 

這樣的手術中,手術刀便不再是主角了,

外科手術室也不再是手術場地。

醫生主要靠導絲和導管進行操作,

手術往往是在專門配備了透視設備

和輻射屏蔽的「導管室」進行,而且這些操作,

都是由心臟內科醫生來完成的。

 

微創傷,精細活,挽救千萬人生命

冠心病是為心臟供血的冠狀動脈出現狹窄

和閉塞引發的。

支架術已是治療冠心病的主流技術之一,

每年全球有數百萬患者接受該手術。

在中國,每年也要開展多達40 多萬例。

更難得的是,這種手術只需要極小的創傷。

 

這是如何做到的?

1. 建立「通道」

首先,我們需要建立一個通道,進入到血管中去。

通常是類似打針一樣,用特殊的針直接穿刺血管。

常見的是選擇手腕上的橈動脈或者大腿內側的股動脈。

 

2. 放入導絲

然後,順著針放進金屬絲,這時針便可以退出,

留著金屬絲在血管裡。

以這根金屬絲為骨架,醫生放入鞘管,

將血管撐出一個通道,

由此便可以順著通道將導絲和導管一路深入到心臟去,

直到抵達冠狀動脈。

 

這裡的導絲不是一般的金屬絲,

而是一種極細且精密的材料,它整體柔軟,

而尖端可以由醫生操作進行靈活的彎曲和轉向,

穿越複雜的路徑,從比拇指還粗的大血管,

一路進入到比麵條還細冠狀動脈中去。

導管則能順著導絲的路徑在血管中蜿蜒穿梭。

 

3. 血管造影

在一路抵達目的地的過程中,

醫生需要通過X 光透視來觀察情況,

也需要通過導管推入「造影劑」,

在X 光下清楚顯示血管,找到病變部位。

 

4. 放入球囊、支架

順著導管,醫生將一個包裹了金屬支架的球囊

送入病變部位的血管,將球囊充氣,

用大約10 倍大氣壓的壓力將金屬支架撐開。

 

這種支架,一旦安放好便終生保持形狀,

永久性的支撐住狹窄部位。

 

為了避免裸露的金屬上長血栓,再次引起狹窄和梗阻,

新一代的支架在表面有一層藥物塗層甚至生物塗層,

大大減少了再次狹窄的發生率。

101.jpg

以上是心臟支架安放的主要過程,

是不是看起來並不復雜、

甚至相對於傳統的外科手術來說過於簡單?

 

實際上,上述過程經常是一個爭分奪秒的過程,

患者已經發生心肌梗死,病情危重,送往急診,

能否最快時間開通梗阻的血管,

是挽救生​​命健康的關鍵。

而且,實際的情況千變萬化,

病變的難度複雜度各不相同,

許多環節一旦出現問題都可以危及生命,

導管室裡搶救心臟驟停一點不稀罕。

 

限時作業,而又要求謹慎細緻

還需要經驗豐富,果敢決策。

「穿針引線」的支架術實則是對一門兵器、

一套武功的嫻熟應用,而非深閨繡花鳥。

 

身披鉛甲禦輻射,為醫學而犧牲

將導管插入血管中後,如果沒有一雙透視眼,

那介入手術注定只能是盲操作。

好在X 光技術給了我們這樣一雙透視眼,

讓極為細小的血管都清晰可見,

介入手術也才成為可能。

然而,這樣的代價是巨大的。

 

每一次用X 光透視來觀察,都是一次射線的釋放。

這可是實打實的能造成傷害的X 射線,

而不是手機路由器這種無關痛癢的民用電磁波。

幾場手術下來,站在患者邊接受到的散射是相當可觀。

 

作為患者其實不必擔心,

一台冠脈手術通常只需半小時到一小時,

輻射劑量往往在承受範圍,健康風險很小。

但作為醫生,一年多達數百台這樣的手術,

工作幾十年下來,也會累積相當大的輻射劑量。

 

為了減少射線傷害,

醫生需要身披一整套防護服——鉛制的圍裙、

背心、腰帶、圍脖、帽子、面罩等,

加起來重達三四十斤,

上手術台便猶如穿了一身古代的鎧甲。

 

然而,這樣的防護依然不能保證手術醫生的健康,

總有部分身體暴露在外,射線散射也無處不在。

據不完全統計,介入醫生患惡性腫瘤、白內障等疾病

的風險高於其他醫務人員,

而由於長期身負沉重的鉛衣,

關節和脊柱問題也相當高發。

雖然防護技術也在不斷進步,

但介入醫生等不到技術完美的那一天,

還在繼續為醫學而犧牲。

 

以上,便是小小的支架放進心臟的過程。

其實介入技術不僅僅能拯救冠心病人,

目前通過介入技術植入永久起搏器、

治療心律失常和心衰、治療先天性心髒病

和心瓣膜病等,已經是常規項目。

醫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每隔幾年都會讓你大開眼界。

 

文章摘取網路,如有不適當或對文章出處有疑慮,請來信告知我們,我們會在最短時間撤除,謝謝。

 

添好物tomall.tw http://www.tomall.tw

 

添好物,tomall,購物,線上購物,網路商城,tomall.tw

arrow
arrow

    添好物ToMall.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